党员不能忘了专业技能“这把刷子”
分类:学生园地    发布日期:2018/05/06 12:00:00     阅读(12366) [] [] []


    近日央广评论员对中国能造出高铁火箭,但造不好圆珠笔头的现象进行了剖析和评论,提到“中国制造”背后还存在较大的技能型人才缺失问题,大多数人才培养过程中缺乏对匠心独具的包容和价值坚守的肯定。


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无非是缺乏科学有效人才培养体系,人才培养急功近利,社会浮躁缺乏包容静气的土壤等。针对这些问题,社会各界提出的对策已经举不胜举,但是这些对策往往就事论事,没有提出谁来做,谁来带领大家做?我的答案是以身作则,敢于当先的全体党员干部。我认为,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之后,我国按照“十三五”规划步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快车道之际,坚持党的领导,以党员队伍素质建设推动全民素质建设,是最佳选择也是必然选择。因此,发动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实践技能,培养技能型人才,思想建设和业务水平两手抓,两手都要硬,才能更好的应对和解决改革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。


首先,要求党员干部争做技能型人才,是“三严三实”专题教育的内在要求。


    “三严三实”以思想建设为主,但对党员的做事能力要求也有体现。党员的的思想是内在因素,内在因素的建设最终也要通过外部实干反映出来,“严以修身、严以用权、严以律己”指的是思想准备,而思想准备到位之后,转化为为人民服务,则需要做,即“谋事要实、创业要实、做人要实”。也就是说,“三严三实”教育不仅限于精神层面,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相当的实践技能,才能把精神准备转化为物质贡献。部分党员干部理解片面,脑袋里只能容下思想教育本身,忘却了实践,为官不为,以“严以用权”为幌子逃避责任,不主动学习专业技能知识,不敢担当,这是对“三严三实”的曲解。所以,在抓党员干部思想建设同时,也必须要求党员干部对工作技能不断锤炼。


其次,要求党员干部争做技能型人才,是打好扶贫攻坚战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。


    扶贫攻坚工作任重道远,而要做到扶贫精准不脱靶,光靠喊口号是没用的,必须有专业的技能支撑。我国贫困人口分布广泛,各地的民情又各不相同,这对党员如何把扶贫政策因地制宜、合理分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党员干部要实事求是,更好地把扶贫工作落到实处,做到“进村、入户、见人”,需要实地调研和见招拆招,政治觉悟和工作能力这“两把刷子”一个都不能少。另外,根据精准扶贫更高层次的要求,现如今的扶贫不仅要“授人以鱼”,还必须“授人以渔”,即要恢复贫困地区的造血能力,更注重智力扶贫、产业扶贫和生态扶贫。如果党员同志没有专业技能,自己都不知道如何增收致富,外行指导内行,又如何去带动广大人民奔向小康呢?所以,扶贫攻坚战除了要求党员有不畏艰难的政治决心,更要求有能以实践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智力准备。


最后,要求党员干部争做技能型人才,是提升党员管理服务社会核心竞争力的理想之路。


    根据五大发展理念,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路上要做到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发展。这些概念很全面地描绘了我国社会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问题,党中央提出这些理念不是臆想,而是经过了深刻的分析论证,有大量的专业知识作为支撑,既是一种匠心独运,也是对理想社会的一种信念坚守。因此,我们作为执行者的广大基层党员,必然需要用专业技能去配合实践。例如,创新要求我们与时俱进,协调要求我们统筹兼顾,绿色要求我们和谐相处,开放要求我们增强自信,共享要求我们以人为本,社会管理和服务工作充满挑战,我们党员干部若不注意提升专业技能水平,就会面临“能力不足的危险”。所以,社会发展离不开人才,而引领社会发展的中国共产党,更离不开技能型的党员!


“所任者得其人,则国家治、上下和、群臣亲、百姓附;所任非其人,则国家危、上下乖、群臣怨、百姓乱”。下到企业经营、上到国家治理,人才的作用毋庸置疑。国家如今在倡导自主创新,力求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,实现由“中国制造”向“中国创造”的转变。若党员同志在社会管理上带头创新,争做技能型人才,提高治理国家的核心竞争力,那我国的社会制度和管理模式,不也是一种“中国创造”吗?



下一篇:纪律处分条例